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者:周国菊         时间:2007-11-21          阅读量:6215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前言

“十五”以来,在攀枝花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经过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01 人,67 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696 人,学校正处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丰富的重要转变时期,学校教育事业既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较多困难和现实的挑战。2006 年,学校塑胶操场工程正式开工,新教学楼建设也即将启动,以此为标志,学校进入又一个五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必将是学校全新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十一五”期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市教育局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以此保障学校发展平台迈上更高一层。

 

一、1998—2005 年学校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学校自1998 年成立至今,已走过7 年的历程,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悉心指导下,经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学校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逐年攀升,为学校今后未来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学校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现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配有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四个(电脑253 台)、多媒体演播教室2 个(600 余座)、专用实验室8 个,有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共计76 个终端用户和1个多功能演播厅,有良好而舒适的学生公寓和餐厅,学校校园网的投入使用更是为师生搭建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平台。学校创建至今,以前瞻的办学理念、独特的治学方略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学校以“实言、实行、实心;求实、求真、求美”为校训,以“秉中承西,夏韵西语,德首智心,艺美体健”为办学理念,追求“实验性、科研性、示范性、超前性”的发展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以“一切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师德,提高师能,强化师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做到“管理、教书、服务三育人”。1998 年办学以来,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在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已形成了“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的治校方略和“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学校在努力办好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学校率先在全市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先后进行了《中澳电子琴实验》、《九年一贯制教育改革实验》、《做人—作文实验》、《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和《新课程实施下的校本培训》等一系列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先后荣获省市教育科研二、三等奖,形成了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教学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建校以来,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现有高级教师27 人,中级教师84人,参加国家级重点培训教师6 人,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2 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6 人。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努力探索新时期育人之路,初步构建起《九年一贯制德育目标系统构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认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99 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名列市直同类学校榜首,荣夺中考七连冠,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输送正录优秀生525 人。经过实验人不懈努力,奋力拼搏,学校被评为“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省小学教师七项基本技能示范学校”、“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市园林式学校”、“市级红旗卫生单位”、“市级德育先进集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市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并连续几年被市教育局督导检查评估为“优秀”。总之,7 年来,学校抓住机遇,规模迅速扩大;狠抓建设,凸显了办学实力;不断强化师资,提升了办学水平;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了科研水平;进一步彰显了特色,提升了办学质量。“十五”期间,学校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成绩明显,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与支持,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学校的管理还需要与时俱进;各项制度还需要健全完善;师资队伍还需要整体提高;新课程改革还需要扎实推进;学校内部教育改革与创新不够等。

 

二、学校班子对学校发展的再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更高、压力更大,一是炳草岗片区的教育资源紧缺,部分学龄人口入学难问题突出;二是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三是家长对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四是攀枝花市高考形势不容乐观,给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学校周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迅速,对学校形成了压力。为此,我们一致认为:学校要发展,第一、学校的办学条件必须改善,完成塑胶跑道和新教学楼修建使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第二、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须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第三必须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第四、必须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用好人事权、调整好分配权。第五、进一步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使我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2006——2010 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新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成长个性化、办学风格特色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出发,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注重学校资源的整体整合,着眼于学校和谐发展。

 

2、前瞻性原则。树立超前意识,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在学校建设、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方面做到超前思考、科学规划、主动发展。

 

3、创新性原则。在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人事改革等方面实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在办学目标、管理方式、培养人才诸方面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四、2006——2010 年学校发展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

 

总体要求:注重教育目标的科学性——主动、全面、个性;注重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有序、多元、优质;注重教育体制的特色化——公平、高效、创新;注重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敬业、博学、善教;注重教育环境的优质化——健康、安全、和谐。

 

总体目标:

 

五年内,继续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继续按照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整体改革思路,继续以“实言、实行、实心;求实、求真、求美”的“三求三实”为校训,以“秉中承西、夏韵西语、德首智心、艺美体健”为办学理念,以“观念兴校是先导、学术兴校是关键、管理兴校是保障、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为治校方略,以“实验性、科研性、示范性、超前性”为办学特色,以“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四发展为办学宗旨, 加强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整体改革研究,不断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彰显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优势,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学校品牌同步实现,科学管理与师资同步加强,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学校特色与全面发展同时显现,各项达标与督评优秀继续保持,力争通过市级示范性小学、初中的评估,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在攀西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学习型的示范性学校。

 

五、主要策略和措施

 

1、建立全程性管理模式(在办学思路、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心理、质量评估、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向管理要质量。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一是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学校的凝聚力,理解教职工的情感,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尊重教职工的劳动,支持教职工的工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岗位竞聘、按需设岗、择优上岗制度,努力实现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聘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全员聘任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教育教学激励措施,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组织建设。五是进一步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对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重大决策和重要资金投入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六是加强学校的财产、财务管理。

 

2、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人员精干, 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师德高、师艺强、师技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积极开展评优、骨干、名师工程,以点带面,梯队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根据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教师总量,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二是以必要的导向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将学历提高、校本培训、校本研究、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学习型组织, 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对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三是利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培养中青年教师;继续加强“导师制”的管理和实施,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练好基本功,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向“一、三、五”奋斗, 即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才,五年成为骨干。四是继续施行分层次导师制,继续完善新教师“实习期导师制”,继续实行新调入教师“试用期导师制”,进一步健全“30岁以下青年教师导师制”,切实实施好“青年骨干教师导师制”。五是强化师德建设工作,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廉洁从教的良好师表形象,努力提升实验人的职业道德水平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确保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六是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名师工程建设。未来五年内,力争有20 名教师入选市级学科带头人,20 名教师入选市级骨干教师,其中在市级名师中应占一定比例。七是继续努力探索实现以教师为本、搭建成长平台,满足需要的校本培训制度。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有效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学校—年级—班级体为主线的德育组织网络,增强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以学校德育处、校团委、少先队—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为主力的德育管理网络,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干的德育环境网络,不断优化社会德育教育环境,巩固“全国双合格家长学校”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实践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同时在实施途径和手段上有新突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系统,进一步完善我校九年一贯制德育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渠道多元化,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考评科学化;积极贯彻实施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关精神,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4、树立大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积极构建以学校为核心,包括社会、家庭、课内、课余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管理;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评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在五年内2-3 个学科成为全市强势学科;继续贯彻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巩固扩大中考、学科竞赛等成果,中考90%以上能进入高一阶段学校学习;以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工作,保持和光大学校的传统与特色,着力做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5、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方略,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促质量,真正实现学校“科研性”的办学特色。抓好科研常规管理工作,积极倡导每位教师必须“在科研状态下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得到提升,在提升后解决教学难题”观念;巩固和发展教科研队伍,加强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坚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课题, 特别是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真正把教育教学纳入科学化的轨道,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培育校本特色,结合学校实际,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制定好教师科研目标要求和奖励条例,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认真做好“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科研工作体系,以科研带动学校教育改革。未来五年内,争取再次申请“十一五”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至少3 项,力争使本校55%及以上教师都能参加各类课题研究工作。

 

6、以现代化、信息化为目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加快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五年内,力争95 以上教师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环境辅助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校网站和网站资源建设力争在一年内建设好有一定水准的学校网站。

 

7、科学规划校园,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分步实施校园建设工程,努力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建设的更多支持和帮助,五年内力争把学校建成一所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美,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花园式学校,真正做到环境育人。2006 2007 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分步高质量地搞好塑胶操场、主体教学楼、职工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学校规模力争到达到4800 人。

 

8、进一步改进后勤工作方法,探索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经验,加快学校后勤社会化进程,加强后勤管理锥度改革,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9、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切实把维护学校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大力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重点做好学校消防、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交通安全教育等工作。

 

 二○○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