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汇报

发布者:科研师培科         时间:2018-11-22          阅读量:2371

刘晶

十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教育科学院组织的“四川省2018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专题研讨活动”,感受颇深。尤其对教材副主编陈先云老师的讲座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下面,就陈老师的讲座内容,我说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书写是重点。不论从教师的书写还是学生的书写,很容易看出当下对于孩子书写的教育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嘴上功夫,给孩子买字帖并让孩子练字的家长屈指可数,似乎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孩子们忘了书写的重要性了。从最基本的汉字笔画、笔顺、偏旁和部首,到每一个汉子在田字格中的大小比重,似乎已经不再是老师和家长,甚至孩子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是时候加强孩子的书写了,尤其是汉字的书写,从最基本的“横平竖直、一笔一划”开始,从老师的板书开始,教每一个孩子写好中国汉字,让他们在汉字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阅读是基础。据我了解,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更热爱读书了,这是一件好事。加上上级给出的各年级推荐书籍名单、《语文主题丛书》和孩子们购买的课外书籍,现在孩子们的阅读量的确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提倡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学习生字词,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用意,在阅读中了解句段主旨,在阅读中感悟文章情怀。孩子阅读很简单,但是让孩子学会阅读却是一件需要从小抓起的基础性任务,这一方面,作为老师就要做好阅读指导和方法传授。

积累是关键。单纯的阅读只是一种字词句段的辨识,做好文段积累才是关键一环。积累本的作用就在于此。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段加以标记,并摘抄到积累本上,用于生活中的交谈或者学习中的文作。切忌老师说着学生画着,最后又按照老师的要求背过,学生背过能够活学活用还好,假如单纯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确不是一种好的积累方式。积累了不是单纯走量,求质保量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

表达是本质。会写、懂读、有积累,那么就要学会表达。就像“哑巴英语”那样,不要出现“哑巴语文”——不会合理地表达内心的所见所闻。词不达意,句意混乱就容易造成语文表达上的尴尬局面。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要鼓励孩子敢于举手、敢于发声,使用自己的语言将脑中的画面表述出来,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起到一个助推和修正的作用。

开放是要求。教师思维要开放、学生思维也要开放。万万不可将“参考答案”的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给每一位孩子,更不要因为“参考答案”禁锢了孩子的天马行空。毕竟,孩子的思维开放了,创新意识也会有所提高。

但是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陈老师没有提及新的语文教材引领下,考试应该怎么考。语文题目应该怎么去出?怎么去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单纯依赖考试分数吗?在这样一个家长、学校都看分的教育大环境,怎么去合理有效的做到既能让孩子学会学语文,又能让孩子学会考语文呢?

“语文皮厚”,这或许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常讲的一句话。我不太明白什么意思,但我通过这次培训,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或许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仍要潜心学习,不断探究,在摸索中找到适合学生同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能够真切的了解语文,学会学语文,感受真语文。

 

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