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海门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专题研讨会活动有感

发布者:科研师培科         时间:2018-11-01          阅读量:2243

王爱氐

一、学校课程建构

1、理念引领课程。

活动的第一天上午,聆听了许新海博士,马骉校长和徐智潭校长的报告,三位专家从思想的高度,对新教育实验关于卓越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进行了引领。

从他们的报告中,我重点总结三点: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马骉校长说的一句话“我们学校的老师不是教学科的,是教人的。”引出了课程的改革与研发牢牢指向人的发展这一观点,这超越了知识,超越了分数,甚至超越了能力。二是课程的研发需要道德教师。作为参与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教师首要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次要以道德方式开展教学,道德的方式是尊重学生,尊重规律,把学生的耳朵、心灵唤醒,让学生有明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澄清。再次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道德教育。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应是附加式的渗透,而应是深度的开发,是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教学的自然融合。三是要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儿童视角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现儿童成尚荣督学讲了三个方面,回到儿童原来的地方(自由),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世界(课程与生活联系),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可能性)。

报告从卓越课程的理念演进和海门卓越课程研发的推进两方面进行的阐述。新教育实验关于卓越课程的理论在网上和书中都可以找到,每一次对于理论的学习都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这是我们进行课程开发的依据和指南。许院长介绍了海门卓越课程研发从区域运作、任务驱动、项目联运、集团协同、工作室攻坚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2、课程建构思考

专家的报告启发我们,在课程建构中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课程要有体系、有逻辑、有中心、有灵魂。要将叠加式、碎片化的思考走向系统化设计。

二是课程直接指向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课程的改革与研发要关注背后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重要因素,而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学校课程的样态决定学生的样态。学校课程应直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是课程目的达成必须通过立德树人来展开。德是根本,以道德的方式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给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成尚荣督学立德树人核心理念的提出与确立,可以让我们在建构课程时有更高立意的追求和引领;可以让我们有共同方向和遵循的规则。

四是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关键,教师的道德和能力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对于课程的理念、操作方式等方面要有专项的培训,以此作为促进课程有效推进的有力保障。

五是课程推进过程中,除了学校课程的顶层架构外,要对每个目标的达成进行分条缕析地任务分解,变成有内容、有过程、有考核的可操作的方案。

六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有专项的研发团队,成立教师共同体,在团队交流研讨中谋求思想的趋同,在操作实践中进行智慧碰撞,资源共享,学科合作。

    

在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我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就此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1、紧扣单元主题,将语言学习寓于特定的语境之中。

初一上了Unit5 Panda(EFG板块)。由于是单元整体教学,她们在解读文本时,算是费尽了心思,做到了游刃有余。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她确立了以“Panda的生活图片”为主线,展开教学,从“panda的成长”引出看图说话,并根据panda的图创编了对话。panda的图片中还特意设计了成都熊猫基地的生活照,引出F部分Listen and repeat,巧妙迁移。panda的生活图片中还特意放置了一些食物,教师又从这些食物,引出G部分ask and guess,目标层层递进,知识由浅入深,学生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感知、强化与运用。

围绕着本课时的话题,她都真实地创设了教学的不同情境,使得很多零碎且对枯燥的知识点全部融入。在课中,每位学生都品尝了一味丰盛的知识大餐。在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生在不断地接纳知识、吸收知识、回味知识、运用知识。

2、灵活处理文本,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排序”

EFG板块的教学,按照我平时的教学风格,虽会有一些侧重点、做到教学详略得当,但却很少打乱秩序,习惯于按部就班。说实话,在此次活动前,每单元上到这个课时的时候,我是最没有负担的。

可是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这个课时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充分掌握一个单元的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引起了我的思考。这节课是一个很好的“蓝本”。我将各个板快的内容“重新排序”,进行了有意识地重组,巧妙地用一个个承上启下的任务或活动将这几个板块中的内容有机地串联了起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作为教师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时,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2018.10.29